×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医生移民夫妇谈如何在加国医疗(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最近看到一位网友写的关于她的丈夫患了绝症,却被一拖再拖,错过了最佳治疗阶段的文章,内心颇有感触。加拿大现行医疗制度的弊病是有目共睹,进行医疗体制的改革迫在眉睫。但在现阶段,作为普通老百姓的我们,在无力扭转大环境的条件下,该如何自我保护,尽量做到明哲保身呢?

我和我先生在国内都是医生,来这里后在医院系统里工作。对这里的医疗体制一直很有想法,今天借此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抛砖引玉吧!希望大家一起来关心自己的健康保健。

一、平时加强自我保健意识

肯定有不少网友会对这一点嗤之以鼻,人人都知道保健,但要做到持之以恒却很难。比如说每年大家都做体检吗?SARS的时候大家都注意洗手,可现在还保持勤洗手的习惯吗?女同胞们每年都做妇检吗?平时自己定期做乳房检查吗?好多人都觉得自己还年轻,癌症、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离自己很遥远,我们在国内就见过30岁的心梗病人、28岁的脑出血病人。现代人生活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更应该对自己多加关怀,没有了健康就没有了一切。平时应多留意一些医学保健知识,戒掉一些不良生活习惯。

二、细谈家庭医生

加拿大的家庭医生水平确实很不怎么样,就相当于国内门诊的分诊护士的水平。我说了这句话,肯定会遭很多医生骂。可事实就是这个样子,我就是这么想的。可这个家庭医生水平再不怎么样,关键时刻你还必须经他的手才能去看专科医生,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那么怎么挑选家庭医生、怎么利用家庭医生是咱们必须做好的一步。

挑选家庭医生时,每一个医生的简单资料在网上都能查到,可以到www.cpso.on.ca上搜索。你可以了解到每个医生的年龄、毕业的大学、当医生的年份、和什么医院有合作等等信息。这个网站还可以查专科医生的资料。有些专科医生可以直接预约的,比如妇产科医生,有时不用家庭医生转诊就能去看。一般我比较注重看这个医生的毕业学校、现所属医院,我比较倾向于找一个40-50岁的本地大学(指加拿大前五名的医科大学)毕业的、与比较大的医院有合作的说英语的家庭医生。主要觉得这样的医生他的network比较好,认识的医生多,如果病人需要转诊时他能推荐好几个专科医生去看。有的朋友顾忌自己英语不好,不敢去找老外医生。这种顾忌是不必要的。很多医学专业词汇对多数人而言是很陌生的,你听不懂可以让医生写下来,回家后上网一查就明白了。

找家庭医生一定要货比三家,不要随便找一个就算了。如果你对这个医生不满意,一定要换一个,一定要挑一个自己信任、有病一定会去看的医生。这个家庭医生诊所的位置很重要,要挑一个你会经常去的或交通方便的地方。比如我的家庭医生离我上班单位走路只需5分钟,中午休息时我就可以过去看病,不耽误我上班。我觉得一家人不必找同一个家庭医生,我找了个女医生,这样我做什么检查都不觉得别扭,我先生去找了个男医生,男同胞之间比较好交流。如果有选择余地的话,要选一些大诊所,最好是几个医生合开的health centre之类,因为他们的病人多,有些专科诊所主动会和他们联系,network会更好。以前在多大的health centre看病,做X光、B超都是当天或第二天就能做了,医生推荐专科医生也往往能同时推荐好几个地方,让你有选择。当然做CT、MRI确实等的时间太久,在哪个医生那儿看都一样,没办法。

还有一点就是有什么不舒服一定要早看医生。中国人得了小毛小病就爱自己扛着,抗不过去了才去看医生,在这里这么做是不明智的。即便只是小小的不舒服,哪怕就是个头痛脑热,伤风咳嗽,也应该去家庭医生处看看,就算没给任何治疗,备个案也行。这样万一病情反复,病历在那儿摆着,医生自然就会重视你,而且医生有完整的病史变化记录,有利于他做出更好的判断。对医生而言,一般不会第一次接诊就开药做检查,他需要观察病人的病情发展,所以第一次看病观察观察,告诉点注意事项,吃点药顶多了。第二次再来,可能开点化验,第三次根据化验调节一下治疗方案,还不好,第四次可能推荐去看专科医生、、、。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自己不抓紧时间,一拖二拖的,小病拖成了大病,宝贵的治疗时间就拖过去了。

在这里化验结果病人是可以复印的,连住院病历也是可以复印的。所以即便医生告诉你检查结果正常,你也应该要求复印一份。化验单上各项指标都有正常值范围,不怕看不懂。留底的好处是可以动态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什么时候高了,什么时候低了,心里都明白。如果你有什么朋友在国内当医生的,也可以拿检查结果向别人咨询咨询。

三、说说牙医

本不想说牙医的,不过既然写了这么多,对怎么看牙也说几句吧!这里的牙医诊所很多,因为都是私人诊所,难免良莠不齐。如何选择牙医诊所也挺费脑筋的。我的倾向是去大诊所。一般我们的牙没什么大毛病,去看医生多半是洗牙、补牙之类。这些活对一般的牙医而言都不是难事,无所谓非挑A不挑B的。看牙医关键是挑这个诊所器具的消毒做得好不好。这就是我为什么倾向去大诊所的原因。大诊所实力雄厚,一般多用一次性的消毒器械,有些器械没有一次性消耗品替代,就需要在消毒液中浸泡24小时才能继续用,这就需要有好多套器械消毒着轮流用。小诊所的医生水平也不错,但限于财力有限,购买的器具就有限,往往还没达到消毒的要求就拿来给下一个病人用了。可想而知这里面的潜在危害有多大!万一看个牙弄出个爱滋病或肝炎之类的就太不值了。而这个消毒不严格的现象在很多诊所是很普遍的,大家一定要注意了。

四、最后谈谈急救中心(ER)

在加拿大看病做检查等待的时间太长,除非有认识的医生朋友可以开开后门(在加拿大一样管用),否则也没什么办法,只好听天由命等吧!不过如果真是得了绝症或重病,象那位网友的丈夫,光等就太绝望了。还有一个可钻的空子就是去ER。具体就是假装有点不舒服或重病病人本身就会有不适症状,去ER,尽管在ER等的时间也很长,也得好几个小时才能见到医生,但总归能等到一位医生来听你讲述病情。你可以稍微夸大一些病情,引起医生的重视,带上即往的病历或化验检查就更好了。一般急救医生会做出相应处理,甚至收住院或转给另一个专科医生。有人这么试过,还真管效了。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么好的运气,只是多一条路去试试罢了。当然这是个下策,一般小毛小病就不要用这种策略了,别耽误医生和别的病人的宝贵时间。

真要是得了大毛病,在这里看病如果太拖延的话,赶紧回国,中国大医院里的医生见多视广,水平绝对比这儿的医生高,只要你有钱,治疗绝对不会延误。关键时刻还得靠祖国啊!

罗嗦了半天,不知对大家有没有什么帮助。如果朋友们有什么好的经验或建议,欢迎大家一起来分享!最后祝愿大家都没病没灾,在加拿大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好人一生平安!

(Cynthia)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医药保健 / 医生移民夫妇谈如何在加国医疗(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最近看到一位网友写的关于她的丈夫患了绝症,却被一拖再拖,错过了最佳治疗阶段的文章,内心颇有感触。加拿大现行医疗制度的弊病是有目共睹,进行医疗体制的改革迫在眉睫。但在现阶段,作为普通老百姓的我们,在无力扭转大环境的条件下,该如何自我保护,尽量做到明哲保身呢?

    我和我先生在国内都是医生,来这里后在医院系统里工作。对这里的医疗体制一直很有想法,今天借此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抛砖引玉吧!希望大家一起来关心自己的健康保健。

    一、平时加强自我保健意识

    肯定有不少网友会对这一点嗤之以鼻,人人都知道保健,但要做到持之以恒却很难。比如说每年大家都做体检吗?SARS的时候大家都注意洗手,可现在还保持勤洗手的习惯吗?女同胞们每年都做妇检吗?平时自己定期做乳房检查吗?好多人都觉得自己还年轻,癌症、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离自己很遥远,我们在国内就见过30岁的心梗病人、28岁的脑出血病人。现代人生活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更应该对自己多加关怀,没有了健康就没有了一切。平时应多留意一些医学保健知识,戒掉一些不良生活习惯。

    二、细谈家庭医生

    加拿大的家庭医生水平确实很不怎么样,就相当于国内门诊的分诊护士的水平。我说了这句话,肯定会遭很多医生骂。可事实就是这个样子,我就是这么想的。可这个家庭医生水平再不怎么样,关键时刻你还必须经他的手才能去看专科医生,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那么怎么挑选家庭医生、怎么利用家庭医生是咱们必须做好的一步。

    挑选家庭医生时,每一个医生的简单资料在网上都能查到,可以到www.cpso.on.ca上搜索。你可以了解到每个医生的年龄、毕业的大学、当医生的年份、和什么医院有合作等等信息。这个网站还可以查专科医生的资料。有些专科医生可以直接预约的,比如妇产科医生,有时不用家庭医生转诊就能去看。一般我比较注重看这个医生的毕业学校、现所属医院,我比较倾向于找一个40-50岁的本地大学(指加拿大前五名的医科大学)毕业的、与比较大的医院有合作的说英语的家庭医生。主要觉得这样的医生他的network比较好,认识的医生多,如果病人需要转诊时他能推荐好几个专科医生去看。有的朋友顾忌自己英语不好,不敢去找老外医生。这种顾忌是不必要的。很多医学专业词汇对多数人而言是很陌生的,你听不懂可以让医生写下来,回家后上网一查就明白了。

    找家庭医生一定要货比三家,不要随便找一个就算了。如果你对这个医生不满意,一定要换一个,一定要挑一个自己信任、有病一定会去看的医生。这个家庭医生诊所的位置很重要,要挑一个你会经常去的或交通方便的地方。比如我的家庭医生离我上班单位走路只需5分钟,中午休息时我就可以过去看病,不耽误我上班。我觉得一家人不必找同一个家庭医生,我找了个女医生,这样我做什么检查都不觉得别扭,我先生去找了个男医生,男同胞之间比较好交流。如果有选择余地的话,要选一些大诊所,最好是几个医生合开的health centre之类,因为他们的病人多,有些专科诊所主动会和他们联系,network会更好。以前在多大的health centre看病,做X光、B超都是当天或第二天就能做了,医生推荐专科医生也往往能同时推荐好几个地方,让你有选择。当然做CT、MRI确实等的时间太久,在哪个医生那儿看都一样,没办法。

    还有一点就是有什么不舒服一定要早看医生。中国人得了小毛小病就爱自己扛着,抗不过去了才去看医生,在这里这么做是不明智的。即便只是小小的不舒服,哪怕就是个头痛脑热,伤风咳嗽,也应该去家庭医生处看看,就算没给任何治疗,备个案也行。这样万一病情反复,病历在那儿摆着,医生自然就会重视你,而且医生有完整的病史变化记录,有利于他做出更好的判断。对医生而言,一般不会第一次接诊就开药做检查,他需要观察病人的病情发展,所以第一次看病观察观察,告诉点注意事项,吃点药顶多了。第二次再来,可能开点化验,第三次根据化验调节一下治疗方案,还不好,第四次可能推荐去看专科医生、、、。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自己不抓紧时间,一拖二拖的,小病拖成了大病,宝贵的治疗时间就拖过去了。

    在这里化验结果病人是可以复印的,连住院病历也是可以复印的。所以即便医生告诉你检查结果正常,你也应该要求复印一份。化验单上各项指标都有正常值范围,不怕看不懂。留底的好处是可以动态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什么时候高了,什么时候低了,心里都明白。如果你有什么朋友在国内当医生的,也可以拿检查结果向别人咨询咨询。

    三、说说牙医

    本不想说牙医的,不过既然写了这么多,对怎么看牙也说几句吧!这里的牙医诊所很多,因为都是私人诊所,难免良莠不齐。如何选择牙医诊所也挺费脑筋的。我的倾向是去大诊所。一般我们的牙没什么大毛病,去看医生多半是洗牙、补牙之类。这些活对一般的牙医而言都不是难事,无所谓非挑A不挑B的。看牙医关键是挑这个诊所器具的消毒做得好不好。这就是我为什么倾向去大诊所的原因。大诊所实力雄厚,一般多用一次性的消毒器械,有些器械没有一次性消耗品替代,就需要在消毒液中浸泡24小时才能继续用,这就需要有好多套器械消毒着轮流用。小诊所的医生水平也不错,但限于财力有限,购买的器具就有限,往往还没达到消毒的要求就拿来给下一个病人用了。可想而知这里面的潜在危害有多大!万一看个牙弄出个爱滋病或肝炎之类的就太不值了。而这个消毒不严格的现象在很多诊所是很普遍的,大家一定要注意了。

    四、最后谈谈急救中心(ER)

    在加拿大看病做检查等待的时间太长,除非有认识的医生朋友可以开开后门(在加拿大一样管用),否则也没什么办法,只好听天由命等吧!不过如果真是得了绝症或重病,象那位网友的丈夫,光等就太绝望了。还有一个可钻的空子就是去ER。具体就是假装有点不舒服或重病病人本身就会有不适症状,去ER,尽管在ER等的时间也很长,也得好几个小时才能见到医生,但总归能等到一位医生来听你讲述病情。你可以稍微夸大一些病情,引起医生的重视,带上即往的病历或化验检查就更好了。一般急救医生会做出相应处理,甚至收住院或转给另一个专科医生。有人这么试过,还真管效了。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么好的运气,只是多一条路去试试罢了。当然这是个下策,一般小毛小病就不要用这种策略了,别耽误医生和别的病人的宝贵时间。

    真要是得了大毛病,在这里看病如果太拖延的话,赶紧回国,中国大医院里的医生见多视广,水平绝对比这儿的医生高,只要你有钱,治疗绝对不会延误。关键时刻还得靠祖国啊!

    罗嗦了半天,不知对大家有没有什么帮助。如果朋友们有什么好的经验或建议,欢迎大家一起来分享!最后祝愿大家都没病没灾,在加拿大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好人一生平安!

    (Cynthia)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非顶不可
    • good. 加国医疗
    • 不懂:这里的家庭医生都经过了至少十年的大学教育和实习,为什么不如中国中专毕业的护士?我的水平比护士还差的家庭医生每周三去多大讲课,结果是不是多大的医学毕业生最多只能是护士水平?
      • 见过的病人少吧。
        • But they are so busy and under staff in the hospital, where as in China, there are not that many patients in the hospital.
          • lol
      • 有些人就是要哗众取宠。何况这文章是51.ca的有奖征文。BTW,我的家庭医生是香港大学毕业的。看样子,几年没回国,国内的护士的水平很高啊,来这里都可以当医生了
      • 切身体会,这里的医生比国内的负责人,有些人懒得约医生,懒得做例行检查,知道觉得有问题了,才要急着看.那就肯定会耽误了.
    • 个人觉得,不少同胞在谈论加拿大的医疗体制的时候,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点也不习惯[先来后到先来先得]的依次轮侯排队,因为已经习惯了[我有后门关系]或[我有钱]的心态,所以[我要先治疗]。
      • 不是要我先治疗,而是病不等人啊,像那个被拖到肝癌的,如果早些及时处理结果就会大不一样。
        • 贫富贵贱均须久候 加人轮候手术一视同人(ZT)
          • 医生们的协会出的报告也能信。 马先生怎么去看私人医生呢而不和大家一起排队? 好比安省得保险上了天,还有作保险的在这儿厚颜地说“北美最好的保险制度”。
            • 那是,我们都是从一个科学院院士可以为核酸[营养品]出具科学证据的国度出来的,对这协会那协会的调查,持怀疑态度,没错。最好的了解一下医院轮侯制度,有如图书馆欲借热门DVD的轮侯,你跟先来先得的电脑名册[开后门]?
              • 事实上加拿大允许大公司开医院给自己的员工看病(但不能对外看)。 马先生还有那 个史女士都是这么看上病的。 加拿大还有一个陆军医院,专收大官。 有钱人能行 贿看到医生,或者去美国。 这些都不在电脑排队系统里。
                • 所以说,不少同胞,争来吵去,就是一种[心态]。你举的例证,跑美国的巨富和高高官的陆军医院例子,正好说明此种恨不能挤进不用轮侯的人群[心态]。
                  • 人家举的例子是用来反驳你转贴的文章的。你倒好,立刻成了蛔虫了,又上纲上线了。
              • 看仔细一点,这个研究不是[医生们的协会出的报告],是独立的大学研究人员的调查报告。
      • 拉倒吧。移民来这里的有几个是在国内没事老往医院跑的?还就习惯了?医院还依次轮候排队了。你几时见到车祸急救的病人过六个月再动手术的?本地人抱怨医疗制度也是因为习惯了中国的“我有后门”“我有亲戚”?
        • 所谓习惯是个心态,并不是说一天到晚往医院跑。本地人当然也有抱怨的,这奇怪吗?是人都认为[自个儿]的命比[别人]重要,问题是这个医生,号称[有认识的医生朋友可以开开后门(在加拿大一样管用)],这就是心态了。
          • 本地人也抱怨,一点都不奇怪。谁得了病要等6个月都不是件愉快的事。问题在于你怎么把同胞抱怨的原因归到了 “[我有后门关系]或[我有钱]的心态”。又怎么连到这篇东西的后面?
            • 不管是等半年还是等半月,我关注的是,这个轮侯制度,是否公平,是否有人等了半年而另外的优先者只等了半月?
              • 哦,原来你要的是公平,在你看来每个人等10年看个小病都是好的制度,对吧?你脑袋进水了啊?怎么还没有死啊?
                • 从头看到尾,我哪一点说这个体系没问题或你嘴中的所谓[好]的?被砖头砸的靶子,就一直是讲一种[心态]。
                  • 我也觉得你篇得帖子太偏激,ghyll(阿土);说你有病一点都不奇怪。
              • 那就要看什么叫公平了。
              • 你脑袋进水了, even local people don't love Canadian family doctors as you do.
          • 顺带说一句,或许别人真有这样的加拿大经验呢?
        • [有认识的医生朋友可以开开后门(在加拿大一样管用)]--很遗憾这是事实,你没有这样的经验并不等于别人都没有。
        • 回错地方了;)
    • 大家看清楚了,写这个的是国内的医生。到这里来不能行医所以由此一牢骚。家庭医生和国内护士水平一样??中国人别的没有,胆子大是没有说得。
      • 这里家庭医生的水平良莠不齐是不争的事实,没必要说酸葡萄吧
      • 应该是和赤脚医生一个水平!我想打乙肝疫苗,鬼子就直接给我开了三针的疫苗。你说多可笑,居然不先做化验。
        这点常识我都有,他居然会不懂(或忘了!)
      • 说“这里的家庭医生多数都是狗屁”实在是不冤枉他们。我本人在
        药房工作,平时亲眼所见隔壁的几个家庭医生的水平。每次开的就是那么几种药,病人来了就根据什么血糖血压的数据改一改计量,痒了就开些激素药膏什么的。。反正治不死人嘛。另外这里的患者去看家庭医生多半也就是为了开药,特别是那些阿叉们,往往倾家出动,反正每个人看病都不要钱,配药有政府救济卡,何了而不为?这种情况一方面不鼓励家庭医生强化业务水平,另一方面使医生把时间浪费在那些没什么真病的人身上。医生并不介意这样,因为看这些人没什么风险,政府还照样付钱给医生。我不是说这里没好医生,只是好医生难找,况且这里的医疗系统鼓励雍医。
    • it is exaggerative to compare the family doctor and 国内护士, but it is true that most of family doctors here are nuts. Do not believe them too much.
    • 写的不错
    • 又来了!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挑毛病还不容易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