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查了一下,我家是三年级第一次参加


: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加国大学 / U.Waterloo / 大部分孩子都是数学转计算机,请问计算机还不错的娃转数学专业,有什么利弊呢?谢谢。
    • 不用转,多加个数学。留着CS当敲门砖,比较好使一点。
    • 不用问,肯定是想好了的缘由,没有利弊权衡
    • 我们家孩子计算机和纯数学double Major,毕业后决心学数学,坏处就是没有计算机挣得多,工作机会少。 +3
      • 读博然后去教书,或者哪天想转回来找计算机工作应该也很容易吧
        • 这中间一折腾至少五年六年,时间成本很高呀。哎呀,不管了,管了也不听。
      • 赞一个。想读纯数学的哪个领域啊?
        • 微分几何,不过没定
          • 几年级了?不是要declare吗?
            • 读博方向
              • 十几年前我有位很熟的同事,南开那个数学研究所硕士出来,跟着陈省身在美国拿的数学博士,好像就是微分几何方向。拿到博士后又拿了个CS硕士,移民加拿大做了码农。
                很不容易。这个经历当时对我的触动挺大。
                • 那个年代,不止数学转码,北美留学几乎全民转 +2
          • 听说过,没见过,知道不容易。Manifold,陈省身,只能膜拜了。厉害,祝好运。
      • 纯数的教职少了些,即使在美国好的导师,学校读博,2次postdoc后能拿到tenure也不容易。应数,统计,理论计算机等要好的多。真心喜欢,有心里准备即可。 +1
        • 纯数文凭的最主要功能是让别人觉得很聪明,实际上工作用不上。我问过
          • 一部分喜欢纯数的不会从这两个角度(聪明和实用)考虑,单纯的喜欢或一个梦,或者那种Crazy的感觉。我属于没进行下去半路转弯的,心里依然有那个梦 +3
            • 数学博士一般比CS博士要拿得快一些,趁年纪小去试一下,也不错。
              • 确实不容易:我大学同学读PhD的留在纯数寥寥无几,改统计方向最多,计算数学,OR次之 +1
                • 留在纯数里的后来有没有比较有成果的?
                  • 成果我已经不懂,在美国拿到tenure教职,生活不错,自我实现我觉得很好。 +2
                    • 这样的出路非常好了。 +1
                    • 拿个tenure,生活无后顾之忧,可以专心做点喜欢做的数学,这是最好不过的。 +1
                      • 是好,那还是好多年前;纯数不退休,空位太少呀,funding 相对不多。Stat./OR PhD相当一部分在商学院找到教职,package 确实好不少。 +1
                        • 记得郁彬说过当年在北大一心想读泛函方向的研究生,结果无奈读了统计,反而更好;李骏孟晓犁范剑青三个是大学同学,李骏坚持纯数,是丘大师弟子还不错,孟和范转攻统计可能赚得更多。 +2
                          • 在各自领域都很好了👍,各有所得 +2
                          • 你有认识他们中的哪一位吗?
                            • 院士级的人物,且敢随意谈认识,慕名。
                        • 少。倒是有一些读Econ的PhD能混进商学院。
                          • 这个正常,Chicago Booth 看过去 +1
            • 你是懂的,儿子完全出于热爱坚持读纯数,他安慰我说还有个滑铁卢的cs文凭,纯数学实在不行,回头做计算机也可以养活自己。孩子大了,爹妈做不了主。 +3
              • 是这样的,他自己要的生活,也是年轻有资本去闯。有这样好的数理逻辑不用担心,各种出路都有可能 +1
                • 谢谢楼上几位的回复,信息很丰富。
              • 同感,楼上家长说纯数只能是体现热爱和聪明,如果做CS工作中一点也用不上。花那么多时间纯粹为了自己高兴啊。愣是搞不懂,为啥纯数对CS工作一点用也没有。
                • 我真是问来的答案。娃说工作中CO非常有用。PMath没有用上的地方。当时学纯数也是纯粹觉得好玩,没有想过从事纯数工作。当然每个人的感受可能不一样。
                  • 听到好些家长说纯数在CS里没用,学的时间又长,所以娃要从CS转纯数,家长都会想娃这是要干嘛。我觉得您说的多加个数学,CS当敲门砖更现实一些。
                    • 娃可能有理想做纯数研究。不过作为家长还是有必要和娃说好利害关系。我在娃很小的时候给洗过脑。
                      • 洗脑趁小最好,大了就没得洗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 记得那是娃小学四年级第一次去考小袋鼠,学生在考场考,家长们被领到一个大教室听一位欧洲口音很重的女教授的一个挺长的讲座。
                          娃一考出来我就说咱们学归学,以后可不要去当数学家,太辛苦了。一辈子可能就是做几个数学题,也可能一个题也做不出来,很难有成就感。但用数学去干别的,就容易出成果了。当时娃好像有点明白的样子。小小孩好对付。
                          • 我家是二年级开始考袋鼠赛的,UTSC考试,UTSG领奖,小屁孩去大学很兴奋
                            • 俺们刚听说袋鼠赛,又错过了一个亿。
                              • 明年就去,包你娃在那儿横扫一切。
                              • 这个比赛一直到12年级都有,但高中参加的人就很少了
                            • 我们以前不知道,娃4年级的GP老师说了要大家去考才知道加拿大还有数学竞赛,说起来惭愧。。。
                              这成为我家的一个固定项目,March Break都刷几套考古题,月底就去考,持续了好几年。
                              • 可见GP老师还是见识略多一些,我们四年级的时候在普通学校,初中才去GP。初中娃说学校的印度女数学老师非常严,但也没给家长说有什么数学竞赛。或者说了俺也没往心里去,当时可能觉得数学竞赛跟自家没什么关系。:(
                            • 查了一下,我家是三年级第一次参加


                              :

                              • 我也还都留着。木牌牌有好几块,还有perfect score之类的。。。
                                小时候好玩一些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QR,IOI就是这么来的啊,从小就能看到大。
                                  • 我家哥哥小时候没有妹妹同龄时厉害,
                                    perfect score和木牌牌大部分是妹妹的。。。
                                    • 妹妹厉害。感觉妹妹现在还在酝酿,到了高年级会一蹦老高的那种。
                                  • 我家是在培训班知道的,孩子先学国际象棋,正好那个老师那也有数学班,结果是象棋没学两年不学了,倒是数学培训班一直上到高中
                                    • 为什么不下了?下棋将对手斩于马下,那快感立竿见影。让piano把时间给占了?
                                      • 要照着书打棋谱了,他不喜欢就停了,我家这个好几项都是练上两年真要开练的时候退的,滑冰开始练转圈了停的,说是头晕
                                    • 我也找到了一块。。。不能说是哥哥还是妹妹的


                                      :

                                      • 这个比赛历史成绩网上都还有
                              • 2014年,银奖,见过你娃呃,叫什么来着,
                                火箭娃。哈哈。3年级就top 5%,估计一直霸榜,现在依然。望而却步啊。
                                • 呵呵,小孩的比赛就是闹着玩的,不过能去大学领个奖确实挺兴奋的
                                  不是火箭娃,是火星娃
                                  • 好汗,楼上几位推娃数学的时候俺还不知道世界上有数学竞赛这回事儿,甚至不知道放学了还是可以继续学数学的,当然更不知道还有望子成龙坛子这个事儿,初中快毕业了才隐隐听说滑铁卢97分也进不了,吓得直哆嗦。众人皆醒偶独睡。
                                    • 呵呵,现在大家都比较怀旧,Kangaroo是最早接触的,就是好玩,我们三年级时候去多大考,拿了块铜。你反正什么也没耽误,知不知道有何关系。
                                      • 关系很大啊,要是早知道,早参与,就不会在初中快读完的时候吓得哆嗦了,真不是编的,那会听人说滑铁卢好难考。娃不给力,不重视学习,压力很大的,每天担心娃上高中了不及格。如果小时候开始搞搞竞赛,自己多参与,就不会胡乱害怕了。
                                        • 都无所谓了,我家K就考了一次,之后没啥目标,10年级才准备学CS。你是有点自己吓自己。
                                          • 不懂嘛,主要是娃初中成绩很一般,听说考大学要97,想着自己就炸毛了。你们家是有数学DNA的,别说10年纪了,就是申请前决定学CS都来得及。
                                            • 我家初中成绩也不行。后来准备学CS,也没想太多UW和多大。啥也没有,想多了只会吓自己,后来我就不想了。
                                              • 说来挺奇怪的,那会我对大学一概不知,但不知道怎么就知道滑铁卢要97+,而且压根没想到还有那么多其他学校,否则也不用一想97+就哆嗦了。可能和滑大还是有些缘分吧。
                                                别说啥也没有,我知道的啥也没有的孩子现在门门难课100,不是100的也98,并且还是玩出来的。你们家应该也是这个类型。当然大学也不需要那么高分,学通了就行了。
                                                • 有时也是一种缘分,我家感觉差远了。
                                                  • 是娃感觉差远了还是您感觉差远了?我家娃挺喜欢学校的,说学校什么都好。我自己倒觉得娃文科天赋浪费了,学高科技法可能更能发挥个人特长。从来不说不干预,任其发展,免得以后被埋怨。
                                                    • 哦,是说分数离100、98差了好些。
                                                      • 嗯,我觉得学通了就好,没必要非得追求超高分。大学跟高中不一样的学法。
                                                        • 是的,我觉得90+就可以了,实在难的,少点也行。
                                      • 我家老二开始得比较早,二年级就去了。自己要去的,有个特别大的理由
                                        考点有cookie,想拿多少都可以!
                                        • 是挺早,小时候是需要一些诱惑。我是孩子3/4年级才知道。
              • 支持孩子的理想,挺好的,以后一定不会差。数学系大多数是移民,口语差,你的孩子很容易拿大学职位。很多科目都要有数学。
                • 上面说纯数学教职少不好拿呢,我觉得大学老师干几年休个一年半载挺好的,性价比高。想兼职做个啥搞搞开发也不难。 +1
    • 可能是想在cs领域做深层次的研究
      • CS领域深层次的研究也需要纯数学?
        • 纯数学和CS研究没有关系,和别的任何学科都没有关系。关键点就是这个“纯”字,它就是研究数学本身的,不考虑有没有用。。。这事太复杂了,说不清楚。反正“有用”的数学都不是纯数学。
          • 是这逻辑。
            谢谢解释。学纯数学估计就只能当老师了,大学老师还不容易当得上。我正在酝酿,想跟娃说纯数学一辈子就做几道数学题,还可能一辈子一道题也做不出来,难得有成就感,不如学了数学去做别的。我这抄袭水平还不错,背了一下。娃太大了,不知道有没有效果。现在对纯数学感兴趣的孩子还挺多。
    • 这是被纯数学之华丽的魅力所吸引,不愿意再花时间在CS上。纯数如此多娇,引无数英才竞折腰。相比之下,计算机方面没太多的理论去研究,这也是很多计算机天才们反而不愿意读博(当然更不读水硕)的原因。CS方面:计算机代数,密码学需要纯数造诣,或者研究NP。不过虽说
      极其小众,还是有一些智力超众的人在做,要做出成果很难很难。
      • 密码学主要还是组合数学的应用。组合数学按滑大的分类,还是属于应用数学
        • 密码学需要纯数学的基础,数论和近世代数,也需要组合数学。没有纯数学基础的人搞不了密码学。UW一位搞密码学的教授博士就是学数论的,他在博士毕业后在微软做研究员时就搞出了一项密码专利。UW还有另外两位在密码学领域额很有建树的教授。UW的纯数学专业好像只放最
          纯的理论研究部分。组合数学算现代数学。我不认为组合数学应算为应用数学。因为传统的那些应用数学都是已经工具化的数学,组合数学不是。它还有很多许多研究发展的空间,而且它比那些应用数学难许多,不是一个数量级的。